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鐵道文化資產講記-鐵道建築

鐵道建築的範疇中,還包含了橋樑跟隧道。在一些戰前早期的山洞口,都可以看到題字很特別的字匾,像是「功維敘」是苗栗隧道口的題字,另外像是最老的南港隧道,也有伊藤博文題的「開物成務」。當時日本人不會去題什麼「第一隧道」或「第二隧道」這種沒有創意的字,他們會去想出一些特別的字詞語意,然後秀出自己的書法。這樣的概念,跟如今臺灣政治人物的文化水準與素養差很大。大家可以去看看舊山線的九號隧道,被這位叫做「台中縣長黃仲生」的給塗鴉上大大的題字,寫了大名。不止破壞山洞古蹟,還留了遺跡給來訪民眾看,寫上九號隧道怕人家不知道就算了,還要寫上大大的「台中縣長」,真是多此一舉。這也顯示臺灣的文化水準有待加強。

再來談談基隆與八堵間的竹子嶺隧道。這個宜蘭線的隧道當時我們希望能保留,可是台鐵後來還是把它拆了,所以拆到後來只剩旁邊石砌邊緣的遺跡。此外,山洞外縱貫線的八堵鐵橋,也是很重要的鐵道文化遺產。這個雙線的花樑鐵橋,是非常少見與珍貴的,是台灣當時僅存的老舊雙線花樑橋。但是講歸講,台鐵說這橋會留,結果是把它拆成一塊一塊像是基隆河上的圓山中山橋一樣留在旁邊,然後隔了一年就清掉了,整個不見了。拆掉美麗的老橋後,新蓋出一座很大很大的橋,這量體非常大,跟環境完全不融合,所以你可以看到台灣人的美學缺乏概念。從這座新橋,就可以看出這麼大的橋量體如此,跟環境完全都不配合,也沒有考慮,台鐵還很自豪這個政績呢!

其實,有個概念要跟大家分享,那就是「舊橋不一定不安全」。例如舊山線的大甲溪橋也是,這照片裡為何有機車在行駛?因為幾年前的颱風,戰後蓋的新橋被沖毀了,所以台鐵的舊橋鐵馬道便臨時被拿來繼續用。所以,大家不要以為二次大戰以前日本人蓋的鐵橋就是不安全,很多戰後偷工減料的公共建設,那才是很危險的。


再來,我們來談談鐵道建築中車庫的保存。這又是一個很荒謬的文化保存案例!在台東,這個台東舊站的車庫留下來了對不對,但他們居然把車庫的鐵道給拆掉,做為一個表演場地,所以這一棟建築再也不是車庫也無法展示任何的火車,所以這是很奇怪的作法。那再來是扇形車庫,扇形車庫的保存其實是滿成功的案例,是我們鐵道文化協會十幾年來真的是最感動的一件事情,但是當時我們為了保護這個車庫不要拆,被台鐵講成是文化流氓,還在很多公開場合講的很難聽,結果最誇張的是,扇形車庫保存十週年的那次慶祝會,台鐵一開始都沒有跟我們通知,變成整個事情好像都是台鐵自發性的文化保存,這幾年還跟超商合作,大賺文化創意商機。其實,當時為了這個扇形車庫的保存,我們跟台鐵開了不知多少會,我們甚至還幫台鐵把在彰化的車場要怎麼移都幫他想,所以每次看到這個都會想哭,因為這是年輕時一股傻勁兒才留下來的啊!

鐵道建築的保存,這幾年還有一個範例,就是我們常用倉庫做為文創或文藝的藝術村,然後很多地方都有。這是蠻好的再利用。像說,在台東的鐵道藝術村,這棟木造倉庫建築當初看到時很破舊。我還記得那次是跟文建會去考察,然後台東縣政府那邊的人「建議」我們不要過去,說那邊很亂很危險。結果我就跟東海大學劉舜仁老師走過去看。我們就覺得這棟非常特別,因為台鐵很少有木造的倉庫還留著,所以後來才發動一些創意,把這棟木造倉庫建築留下木造的骨架,結果它現在變成整個藝術村最受藝術家歡迎的一個場域,因為它可以做很多裝置藝術的呈現,很多前衛很多新的表現,像把木造建築跟颱風後的漂流枯木融合在一起做一個展,非常的好!

另外,鐵道建築還有像是號誌樓這樣的東西。這就是我剛剛講,你如果用建築的形式看它,它根本沒有甚麼雕樑畫棟,沒有甚麼特別驚人的建築裝飾。它該被保存的重點在哪?是它裡面的機械結構跟它整個站場聯通的這些機械結構啊!所以像基隆,就有這樣子的號誌樓很多。我們當時跟文建會去會勘的時候,台鐵正在拆,這些號誌連桿已經拆到剩下三分之一,本來還有另外三分之二,沒辦法阻止。因為台鐵是運工機電四個單位在管,運務處的人帶我們去看,但他們說他們指揮不到另外三個單位,工務跟電務不會聽運務的,所以現場員工繼續拆。然後文建會說希望要保留,當場的台鐵員工就允諾說會保存,但結果是把這些號誌機械連桿撿一撿放在旁邊,一袋一袋的保存。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你怎麼可能裝得回去呢?以現在的技術裝的回去嗎?台鐵還有人會嗎?所以,最弔詭的是甚麼?基隆這個號誌樓最後被列成歷史建築留下來了,可是他所有聯通的機械結構通通都拆光光了。也就是說,號誌樓只留一個空殼,這個就是台灣鐵道文化保存上最弔詭的地方,而且搞不清楚重點的問題。

再看看這一棟高雄港站的號誌樓,你把這棟樓留下來有甚麼意義?它的意義是在這些機械結構這些東西,若你像是基隆一樣把這些都拆掉了,那你留這棟號誌樓做甚麼?所以,這是基隆當時的狀況,還沒被拆的狀況,還有很多連通的臂木式號誌機,但現在都毀光了。最近,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鐵道文化的場所,都喜歡立一根這種臂木式號誌機在那邊,可是不能動的狀況下,一般人怎麼會知道這是甚麼意思?電氣路牌也是外國很多保存鐵道路線,專門拿來使用,就是讓這樣子的一種運行方式實際的存活,而不是在博物館裡面擺一個機器而已。

那另外還有些鐵道建築呢?像台鐵在臺北北門的鐵道部這些辦公廳舍也都是。過去,這是台鐵的禁區,一般人根本進不去。那這個區域內,其實有一大堆的問題。簡單說就是,當年捷運還沒有開始規劃的時候,文建會的團隊就跟捷運局講說,這裡地下有東西,有早年清代近代化的遺跡。結果捷運局與臺北市府完全不理,持續發包持續開挖然後搞到最後就是「沒救了」。這個鐵路禮堂,我們從老照片來看,他其實是一個很舊的建築,是在1910年代的建築。結果我們最後才發現,這座禮堂最弔詭最特別的地方是它的屋頂。它屋頂的這個結構,跟第一代清代(劉銘傳時代)的台北火車站是一樣的。所以它的屋頂是從清代台北火車站拿來這邊。

所以說,台北人拆了所有的火車站,結果最後居然是第一代的火車站還有部分遺蹟在上面。可是,當時我們想要保留這個的時候,台鐵的局長徐達文,跟現在的副局長,當時在產管處的張應輝,卻很沒有文化概念地想要它們連夜拆掉做停車場,以免夜長夢多。所以,你就知道台鐵的心態是甚麼。而且他們一直跟我們講說,這個建築是新的啦,這跟清代老車站那個沒關係啦。當然,台鐵的立場是,如果拆了就死無對症,甚麼都沒有了。結果,後來捷運局接手開始挖,挖出很多工廠的遺構,然後這裡還有挖出清代的道路。但是後來,捷運局還是繼續規劃繼續挖繼續拆,現在台鐵禮堂雖然可以留下來,但卻已經面目全非了。

此外,在松山的台北機廠,也是未來即將會消失的鐵道建築。這個機廠的古蹟指定也是非常的弔詭與奇怪。目前,整個機廠,像說你看到的這個大跨距,1930年代到現在的工廠,是多少台鐵人的心血在這邊,但整區卻只有澡堂列做古蹟而已。所以到最後,如果這些都拆了只剩澡堂,你會覺得怎樣?這裡怎麼有一做這麼漂亮可以洗澡的地方?但結果他真正的工廠遺構沒有留下來,這是不是很弔詭呢?

3 則留言:

  1. 不知道要在哪留言,所以就留在這。

    我前陣子在舊二層行溪橋北側路堤中發現一磚造橋台,經網友提供意見後研判應該是初代的二層行溪橋北橋台。後來糖鐵沿用時予以改建,填掉北側約三個橋孔為路堤、改建三號橋墩為橋台、以水泥加固舊有橋墩,才形成如今的模樣。

    想請問一下洪致文先生,我曾在您所撰寫的「台灣鐵道傳奇」一書中,看見一張「14號型機車行駛於二層行溪橋」的老照片。因此想向您請教一下,不曉得您有沒有日據時期的單線二層行溪橋的橋墩數目或其他的相關資料可供參考?

    回覆刪除
  2. 可以找當時出版的「臺灣鐵道史」,裡面有這條橋的興建資料。

    回覆刪除
  3. 請問一下北廠的保存等真的完全定案了嗎?時間迫在眉睫,很緊張,另請問有無北廠小月台靠光復北路那邊的宿舍群早期的照片可供參考?
    thank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