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鐵淡水線仍行駛的那個民國六十年代,淡水也曾經是年輕學子郊遊踏青編織夢想之地。那時候白樓還在,齊豫的那張驚天動地專輯「橄欖樹」的封面就是在白樓所拍。而達觀樓呢?雖然已經身著黃色外衣,卻依然有著特殊的洋風情調。(下面照片是我大學時所拍)

或許,達觀樓在洪以南居住時所引領進之文風,也意外地在這些淡江學子的賃居與交友過程中意外延續。例如朱天心在「古都」一書中,便二度提及此棟洋樓之情 節。「你們回家的紅樓的圍牆和鐵柵門時鎖時開,不管如何你們都進得去,兩人在庭前臨江的短垣坐定,頭上有一株苦楝、鳳凰、一叢亂竹,都擋不了任何陽光海 風,有時那鳳凰像著了火一樣爆開一樹花海,你們又覺得像在西班牙或某些地中海小鎮了。」

透過朱天心在「古都」這個著作裡老靈魂的蕩遊,達觀樓的文學故事,在紅樓身披黃色外衣時代又繼續了下去。朱天心在給我的簽名書中,寫著樓前的這些石桌石凳,曾讓她做為書房完成過好些篇小說。或許,在那些文思泉湧的寫作午後,半世紀前瀛社詩人們的老靈魂,也跟著回來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