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中,站著的是四姑婆,坐著的是三姑婆。拍攝者應該是洪長庚博士。

洪彬彬出生於大正6年(1917年)正月初十(天公生的隔天),初時國小在淡水念,但大概小學四五年級搬至大稻埕圓環,因此改念蓬萊。查閱蓬萊的畢業記 錄,洪彬彬是第十八屆於1929年3月畢業,推測在這之前的1928年,也就是洪以南過世、洪長庚獲得博士學位歸國後,舉家便從淡水搬回臺北大稻埕。洪家 搬離淡水時,洪以南的二房陳愛君與二位女兒(三姑婆與四姑婆)也跟著搬到圓環這邊,因此才有合照在達觀眼科庭院中留下。我其實一直記得陳愛君這位曾祖母, 因為我小時候對她仍有印象,她的過世也是我這一生中第一次經歷親人過往。
這張照片裡,第一排右起是我大姑洪玉貴、三姑婆、洪祖恩(眼科醫生)、曾祖母林愛君、洪祖培(大名鼎鼎神經科醫師),與我的阿媽洪盧乖抱著洪祖仁。後排站著的男生是洪祖蔭與女生四姑婆洪彬彬。

根據洪彬彬的回憶,洪以南台語很遛(這是當然的),但他也會講北京話,至於日語雖不算流利但也可以通。當時家裡的人都很怕他,走在淡水街上更像是大人出 巡,大家都很敬畏。洪以南住在達觀樓二樓最靠近海口那一側的角落,二樓中間的大廳,是他寫詩作畫寫字的地方。洪彬彬記得,因為洪以南的書法非常棒,全臺灣 各地來要求他題字的邀約不斷,直到他過世家裡都還堆著一大堆等著他寫的邀約。
依照報紙與瀛社的紀錄都可知,洪以南會宴請詩友到淡水達觀樓相聚,因此瀛社便有例會是在淡水舉辦。洪彬彬記得,這些詩友聚會時家裡就會開宴席,她們小孩子都躲在廚房裡面偷看,感覺很好玩。由於達觀樓的前庭很大,不少詩友便在那兒寫詩,直到天黑後才離開。
文中提到曾祖母陳愛君,後一段則變成曾祖母林愛君,不知是否為同一人?
回覆刪除應該是林才對。我筆誤,得改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