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是水山線或哆哆咖線?是塔山線或眠月線? 阿里山鐵路林場路線命名考證

 

自從前陣子水山線的疏伐列車回來之後,很多人都在問我阿里山鐵路的這些林場路線命名的問題,像到底是應該稱為水山線還是哆哆咖線,或者是塔山線還是眠月線。因為過去的許多書籍,或者是不同學者的研究文章,對於阿里山上這些林場線鐵路的名稱,或多或少都有不一樣的稱法,因此覺得似乎有必要仔細地來探究一番。不過在開始分析之前,我想我們必須先對各種不一樣的名稱來源做一個參考價上面的判斷。

 

在過去大部分的書籍或報導裡面,對於這些路線名稱的稱法,是以人們當時前往阿里山時所聽到的稱呼方式來記錄,特別像是一些日本鐵道迷來阿里山拍攝之後,回去所寫下來的報導,都是以當時聽到的稱呼方法來寫。近年來也有不少的研究,是以當時參與林場工作者的口述紀錄訪談時使用路線名稱來稱呼。簡單來講,這樣子的路線名稱,就是民間或者是工作者在某一段時期,對於這些林場鐵路的稱呼方式。得注意的是,這樣的路線名稱使用方式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官方名稱,就像台鐵的「淡水線」,很多民眾把它叫做「北淡鐵路」一樣,但是「北淡鐵路」就偏偏不是它的正式名稱啊,但你卻不能否認這樣的稱法沒有在民間被使用,只是它不是正式的官方名稱。

 

另外,這幾年也有不少的研究者,使用報紙上面對於這些鐵路路線稱法來推敲這些林場鐵路當年使用的名稱。雖然,報紙使用的路線名稱,有它某個固定時間上使用的精確描述,也就是,這些名稱印在報紙上,很清楚的就可以告訴你,在某年某月某日的那個當下,這條路線是有被這樣稱呼過的,但這樣的路線名稱,到底是不是官方的正式用語,也不是那麼百分百的肯定。因為報紙的報導還是有可能寫錯啊,例如之前台鐵的「新店線」,一大堆的報紙都寫成「北新鐵路」,只能報紙的報導,對比於口述歷史常常有描述者在時間交代上的模糊問題,反而是比較精確地告訴你某個當下這樣的名詞曾經被使用過,只是問題還是一樣,不能確定是正式的官方路線名稱就是了。

 

因此,如果要確定哪一個路線名稱是被正式使用的,最好能有官方的文件,例如當時的路線建設計劃、或者是任何官方統計年報或官方的公報,才能有白紙黑字非常明確的紀錄。但是,過去有關阿里山這些林場鐵路的路線名稱研究,都還是缺乏正式的官方公文書佐證,所以才會沒有關鍵性的路線名稱紀錄。

 

此外,除了上述這些路線名稱文獻來源的認知以外,其實這些林場的鐵道路線要怎麼稱呼,還是有幾個基本的狀況必須先加以明。首先是官方對於路線名稱的命名,對有他的權威在這件事上。簡單講就是,即便官方路線名稱的稱法邏輯前後矛盾,甚至陰錯陽差誤用(或者亂用),只要官方正式使用過,它就可以變成正式的名稱。這就是官方在命名上面的「對權威」。另外,我們也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就是,在不同的年代,官方因為某些因素可以有不一樣的官方名稱稱呼,也就是說,同一條線,是可以在不同年代被因為某些不同因素而有不一樣的名稱用法。

 

好了,說了這麼多,就可以來解開阿里山上兩條林場主要幹線的名稱稱法是什麼了。我用的官方公文書資料很簡單,就是台灣總督府府報,這些資料上對於阿里山林場的鐵路增建工程有工程招標的公告,這些公告就很清楚寫明要蓋的林場路線稱呼方式,可以說是白紙黑字的官方紀錄。

 

以往塔山、眠月方向的這條最早期林場幹線來說,所有的工程招標路線名稱都是稱作「塔山線」。依照工程進展推進,里程甚至已經超過塔山、眠月以及後來的景點石猴,所以這條在1980年代重修為觀光路線而稱為「眠月線」的鐵路,在興建階段的名稱其實是「塔山線」毫無疑問。

而另一條這次疏伐列車走了短短不到兩公里路線的水山線,則是比較複雜的狀況。這一條幹線在眾多1930年代中後期到戰後伐木時代到訪者的記憶裡都知道,是從阿里山舊站(沼平)經自忠(日本時代稱為「兒玉」)往新高口的另一條林場

 

這條路線的頭,有一小段分歧出的香雪山線,是日本時代大正年間的林木採伐地鐵道,所以推斷前頭一小段的興建時間可能較早,但是往兒玉或往新高口的要拖到1930年才開始興建。從總督府的府報上有關這條線的興建工程招標公告,可以清楚看到一開始是以「水山線」之名興建,而且是從阿里山舊站起算的1.167km1930年開始興建。

 

很多人都知道從「兒玉」(戰後的自忠)分歧出有一條「水山線」,這大概可以說明這一段鐵路最早興建時的原因,就是為了採伐水山一帶的林木,因此整條都是以「水山線」的工程來進行。不過,隨著林場砍伐地的推展,從「兒玉」又一路推進到新高口,接著甚至從這又分歧出許多林場支線開發東埔一帶的林木,因此當大部分的列車都在兒玉那邊不是轉入水山線,而是續行往新高口時,這條路線的名稱就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的分歧。

 

台灣傳統上鐵道路線的名稱,大多是以路線終點或者是沿途代表性大站來命名,例如淡水線、東港線、東勢線……這些是以終點來命名,平溪線、集集線……這類是以中途大站來命名。因此回到一開始說的,1930年代興建往水山一帶採伐地的路線,會以「水山線」來命名是可以理解。但當林木採伐的地點轉往東埔一帶,路線改為往新高口去之後,兒玉之前的一段是否仍叫水山線就會開始混淆。

 

而在兒玉之後往新高口一段,甚至之後繼續延伸下去往東埔的路線要稱呼什麼,則有很多還要討論的課題,包含所謂的東埔下線與哆哆咖線的關係等等(暫且先不談)。不過可以很清楚的一點是,大約在二戰終戰時的台拓資料可以看到,往新高口的路線繼續延伸到東埔,是被稱作「-タカ線」(寫成漢字是「哆哆咖線」)。哆哆咖其實就是塔塔加,但這條鐵路最終並沒有延伸到塔塔加鞍部那邊去。簡單說這其實是一個楠梓仙溪的伐木開發計畫,預計鐵路要開到哆哆咖(也就是塔塔加),但是終戰時沒有完成,戰後林務局則改以卡車路開發,用卡車把木材運到東埔才轉由火車接手。所以,計畫開到塔塔加的鐵路被叫做哆哆咖線,但是卻從未到哆哆咖或塔塔加,名稱留下來了,但是卻是一個未曾到過的終點。

 

從台拓在終戰時的資料看,兒玉後往水山一帶的路線被叫做「水山支線」,至於前段則不明,但是兒玉之後經由新高口一路到東埔的,則叫做哆哆咖線。由於計畫終點的哆哆咖(塔塔加)是這條鐵路從未到過的地方,實際的路線終止於東埔,因此戰後才會有一些採訪者的紀錄是以「東埔線」稱呼這條線。

所以總結來說,目前林務局所稱的眠月線,其實興建期到伐木終止時都是稱作塔山線,但是1980年代開啟觀光化後則改為眠月線一直迄今。至於另一端經由兒玉、新高口到東埔的路線,前段到兒玉並轉入水山支線的在興建期是叫水山線,兒玉後的是以計畫終點的哆哆咖命名稱為「-タカ線」(或寫成漢字的「哆哆咖線」)。由於戰後大部分的列車都是走往新高口,因此在口述上很少人會說先搭一段水山線,再搭哆哆咖線,因為列車是一路直通的,而由於終點是在東埔,也就有人叫它東埔線。至於這次疏伐列車跑的前面這一段,林務局的命名就是水山線,推測是以興建水山線時代的稱呼來取的。

 

以上,是阿里山上兩條主要林場鐵路幹線名稱的考證。提供大家參考。至於山上更多的支線、下線等等,有空再來說嚕!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