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青年公園內的「台北高爾夫俱樂部會館」

青年公園內有一棟非常特別的現代建築,據查是1962年興建完工,由王大閎所設計的「 台北高爾夫俱樂部會館」。此建物是目前青年公園內最老的建築,已經超過半世紀之久,是典型的美援時代現代建築。該建物曾是臺北高爾夫俱樂部會館,因此是戰後初期達官貴人打小白球的重要場域,來過的軍方與政界高官多不勝屬,但與其僅一牆之隔的河岸馬場町,卻是白色恐怖時代的刑場,多少人在這裡失去了生命。這棟建築存在於這個城市的邊緣,一邊是打小白球的高爾夫俱樂部,一邊是白色恐怖的刑場,見證了一個城市裡不同面相的記憶。這棟建築有成為古蹟的價值,期待啟動文資審查後能保存下來, 作為臺北練兵場、臺灣航空發翔之地、高爾夫俱樂部、白色恐怖時代記憶與青年公園歷史等的歷史展示館。因建物已經超過五十年,台北市府想爭取經費拆除改建, 但我們期待透過文資審查獲得古蹟的身份,搶救下這棟王大閎所設計的建築,替這個區域的歷史留下記錄。

 
要講這個建物的歷史,要簡單回顧一下青年公園的故事。這塊地最早是1909年日本陸軍在此設立的練兵場,因為陸軍練兵場有跑馬訓練,因此該地後來又叫做「馬場町」。臺北練兵場用地平坦遼闊,所以台灣航空發展初期時,常用這兒做飛機起降。臺灣近代航空的發展,一般以日人野島銀藏在1914321日駕駛隼鷹號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於這座台北練兵場的飛行表演為始。進入二戰後,此地被擴建為臺北(南)飛行場,也就是臺北人稱南機場之始。戰後初期本來還要繼續當飛機場用,但1954年時突然轉變用途作為高爾夫球場。依照聯合報1954104日的報導,「台北高爾夫俱樂部位於市郊南機場水源路與漳州街之間,場地二十三甲,球道全長三千三百碼,可容一百五十人同時擊球,係於去年九月七日開始籌備,共耗資三十五萬餘元……」。這段文字述明,1953 9月時,「台北高爾夫俱樂部」成立,並在1954102日開幕。這塊地作為高爾夫球場直到1974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指示將該場地交由台北市府接管,並改造為「青年公園」供全民使用,而後於1977年完工。
在作為高爾夫球場後,初期的建物如今已經不存,但依照台北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歷史介紹可以看到:「會員大樓於五十一年五月鳩工,同年雙十節落成。旨在因應會員人數激增,原有設備不敷需求。一旦竣工啟用,不僅會員、球友額首稱慶;即今之全國高爾夫協會前身,當時的全國高爾夫委員會,亦將會址設於本大樓內,且其經常性的會務工作,亦皆由本俱樂部工作人員義務兼任。」可見,這一棟現存的「台北高爾夫俱樂部會館」於1962年5月開始興建,同年雙十節落成,迄今已經超過半世紀之久。

這棟建物以大面玻璃開窗面對游泳池,兩邊的屋簷拉高程度不一,與十大建設時的桃園中正機場有些類似,但卻早了十多年,興建時間差不多是華盛頓的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完工之後。而其外側鏤空的樓梯,也相當有1960年代的特色。此建築如能好好保存重修,不只可以作為青年公園的歷史展示館,也可以配合堤外馬場町紀念公園加以規劃。不過台北市府似乎要撥款拆除改建了.....。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