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六燃化成部新高施設與新高港鐵路大解密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有三個廠區,分別是高雄、新竹與新高三個施設,而其中位於台中清水的六燃新高施設,又稱為「化成部」,與新高港的建設有密切關係,而這個新高廠的規劃,與大甲溪的電力開發計畫也相當密切,其預定生產的燃料是為了提高航空燃料辛烷值的異辛烷,以及以南洋椰子油為原料,皂化後乾餾熱分解,再以觸媒重聚成航空用潤滑油。因此整個廠的規劃,主要的產品就是異辛烷與航空潤滑油。


依照六燃廠史的化成部廠區計畫平面圖分析,該廠主要可以用個十字形切分成四塊來看(切分的南北軸線剛好是如今的台中港支線鐵路/臨海路,而東西軸線是橫向的三民路),西北與東北兩塊規劃為異辛烷製造區,西南與東南兩塊則為航空潤滑油製造區。北側的廠區,主要的生產線是要製造異辛烷,因此要先透過丁醇的製造,在經過合成法製造出異辛烷。雖然說,當時製造出丁醇的方式有合成法與發酵法,但看新高施設的廠區配置計畫可以推估,在當地缺乏天然瓦斯的情況下,主要是使用甘蔗糖液為原料的發酵法。這部分廠區主要規劃在東北側,而製造出丁醇後,送往廠區的西北側,也就是用合成法製造出異辛烷的區域。這部分的廠區規劃,製造方式與新竹施設類似,亦即需要用到瓦斯,並透過觸媒,再經過水添的合成技術,製造出異辛烷。因此,看這廠區的工場配置流程與該有的廠房設備規劃,與新竹廠的異辛烷合成工場區(寡婦樓區)極為相同。而生產出異辛烷的最終流程末端,位於整個十字切分的中心部,而此處規劃了鐵道可以連通出去銜接整個新高港的鐵路。
至於新高施設的西南區與東南區,是製造航空用潤滑油的另一個廠區。這區的主要原料是南洋進口的椰子油,故整個產製流程從最西側靠近港口的椰子格納庫開始,經由榨油與鹼化,將椰子油皂化後,送往東南區以氯化鋁為觸媒重聚還原成潤滑油,因此整個產製流程的最末端在廠區最東側,該處設置製品荷造區將產品送上鐵道運出。

至於原本規劃的西南區與東南區,或許是因為新高築港建設的進度與設計改變影響,一些應該在西南區的廠舍都被塞到已經整地後的東南區內,因此切分的中軸線(亦即新高港鐵道,如今的台中港線)以西幾乎沒有規劃中的廠房,製造潤滑油的工場都集中到東南區去。而這一區,是完成度較高,戰後仍有遺跡可尋的部分。

依照六燃戰後的接收記錄來看,這區內應該有的主要廠房設施是:榨油工場、濾過工場、潤滑油製造工場、蒸餾工場幫浦室以及倉庫。而相對於員工宿舍與一些相關事務所區被稱做「福利地帶」,這一區則稱做「工場地帶」。這一區在戰後成為空軍第三後勤支援處的基地,大部分在軍事區內的廠房都已經拆除消失,所謂的航空潤滑油製造相關工場詳細狀況均不清楚。而從地面遺跡來看,有一個五連棟的建物地面痕跡,但這五棟是否為倉庫亦不可知。只是從六燃的引渡報告資料中可以看到,有不少器材都是置放於倉庫內,而這些倉庫剛好又編號為一到五號共五棟。

從估狗大神的圖來看,五棟拆光光,大部分日本時代建築也拆光了。以下是這幾年的圖,可以看到變化。





早從清水這個營區內 









這整個區域之所以在戰後成為空軍的第三後勤支援處,從六燃廠史中也可以窺知一二。原來是二戰後日本人的遣送回國復原並不是立刻執行,所謂的「現地自活」就是要求這些日本兵員自己想辦活下去,因此二戰一結束,新竹航空隊整備部有約二千人為了戰後的長期自給自足生活,乃移駐進六燃的新高施設化成部區域內。之後,此區被空軍接收,因而成為空軍的用地。如今已經廢棄的營區內,還可以見到空軍的制式宿舍建築。

2013年前往調查時,基地內因為下大雨積大水,新蓋的空軍制式建築還在。畫面中右邊的會議室看起來是新拉皮過,但建物基地是日本時代就有的東西。另一棟卡拉OK狀建築,則也是日本時代就有的建築基地(不知道是改建還是留用)。 

 







 
 


















目前新高施設留存最完整的遺跡,大概是橫向三民路旁的連續兩棟只有紅磚圍起遺構的建物。這兩棟建築當年是否有完成都是疑問,但從外觀判斷,即便曾有屋頂,依照當時的物資缺乏狀態來看,應該也是木構架屋頂。依照原本的廠區規劃圖來看,這一區應該是製品荷造的潤滑油生產線最末端,不過因為廠區設計經過變更,許多廠舍又沒有完成,故實際功能也只能推斷,甚至該建物是否在終戰時有完工都不容易確定。
相對於工場地帶的建物遺跡幾乎消失,六燃新高施設的福利地帶,則尚有宿舍區保留了下來。這些戰後的眷村其實很多建物看起來是後來才建造的,不過仍可算是六燃的遺跡之一了。
這區域也有神奇的防空洞。
其實,與六燃新高施設有著密切關係的,還有當年的新高港鐵道建設。當年這個鐵道的規劃,主要是從南邊龍井那兒轉上來,但實際在興建時,反而是從北面甲南那兒有條施工鐵路一直延伸到現在的台中港處,主因是施工時的工事鐵道,需要到甲南那邊兒的採土場,所以北邊的路線先蓋。依照記錄,北邊的路線有完成,戰後也連到空軍第三後勤支援處,後來十大建設時台中港的建設,也繼續使用這條鐵路,但是南邊轉上來的路線,雖然路基幾乎完成90%,但是卻屬於未完成線,如今僅存遺跡可尋。這段鐵路的踏查,從台中港站(前身為甲南站)開始。http://maps.google.com/maps?q=24.304581,120.601440
 站內的這個候車亭好可愛。
 台中港站內停有穀物車。
 剛好有通勤電車來。
 這個就是分歧點。
 分出來的台中港線(新高港線北段)。
 名景。
 這裡是當年新高港線與到採土場支線的分歧點。http://maps.google.com/maps?q=24.307734,120.600189
 這個地方是個進入港區前的站場,為台中港鐵路貨運辦公室。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92400,120.544579
 這一段鐵路遺跡是在六燃新高施設旁,戰後空軍第三後勤支援處外的台中港線鐵路。
 這個J地點,是現在台中港線的最終點。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56794,120.525536
接著是未完成遺跡。這是橋台。http://maps.google.com/maps?q=24.185905,120.537842
 可以看到當時的水泥施工狀態。
從橋台上看,台鐵的調車場就在旁邊啊~












這個路就是未完成線遺跡..... http://maps.google.com/maps?q=24.189537,120.535332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