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菲律賓氣候研究對台灣南方氣象研究的影響

台灣與菲律賓因為地緣關係密切,在過去一百年中,因為各自背後的龐大帝國勢力而有數次的戰爭,連太平洋戰爭開啟的首日,台灣的飛機就是往南去炸「比島」,而1945年台灣全島遭受美國猛烈轟炸的那些飛機,也有非常多來自菲律賓的美軍基地。不過,台灣的氣象氣候研究,有些部分卻是受到早年美國人在菲律賓的研究所啟發。這部分的歷史,有寫在我這本臺北帝大氣象學講座物語內。

臺北帝國大學氣象學講座的助教授小笠原和夫(1899-1979),他出身於日本山形縣,於1923年進入東北帝國大學理學部,跟隨本多光太郎從事物理學研究。他畢業後,又轉往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入學,跟隨當時日本唯一的數理哲學專家田邊元博士研究,並受到西川幾多郎先生的世界觀與歷史哲學的影響。1929年時,小笠原和夫受聘於臺北帝國大學,進入理農學部任職,成為氣象學講座的重要研究角色。他早期的研究方向,也是與白鳥勝義一樣,熱衷於大氣的離子研究,而後亦一起探討臺灣氣候與世界氣候之相關等議題。不過,小笠原後期的研究興趣,轉往建構以大氣動力學為基礎的氣候學,並配合日本帝國的南方侵略,轉往南方氣候的新領域。事實上,這個研究轉向對於小笠原和夫來說,是其跳脫出與白鳥勝義合作的陰影,獨立發表許多熱帶南方氣候研究的具體學術成果。 

以小笠原和夫在1937年之後到終戰前的著作成果來看,在其完成巨作南方氣候論》之前,有數篇關於臺灣季風的相關論文,特別是以英文所發表的一連串臺灣季風相關降雨機制成果,是他開啟南方氣候研究的重要關鍵階段。這一系列關於臺灣西南平原地區夏季強對流降雨(Summer Squall)的研究,或者是「臺灣鋒面學」(Formosan Frontology)的研究,均是應用了菲律賓氣象局次臺長Charles Depperman神父的理論,應用在臺灣所開創出的成果。

小笠原和夫認為,臺灣是氣象學研究的重要關鍵點,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正好是西伯利亞氣團、太平洋氣團與南海來的氣團,三足鼎立的「氣團三角形中心」。西伯利亞來的大陸性乾冷氣團,以及太平洋低緯度地區與南海來的高溫多濕氣團,匯集在臺灣附近,因而是他努力建構「臺灣鋒面學」(Formosan Frontology)的原因。  

小笠原和夫曾經在臺灣總督府的協助下,二度前往南洋調查,認識了菲律賓氣象局次臺長Charles Depperman神父,獲得了許多南方氣象的資料,並且透過他的首肯,翻譯了十冊Depperman的著作,加上他自己的解說,將之以《南方氣象豫報資料》為名出版。這十冊相當重要的南方氣候研究論文集,包含的許多熱帶氣象研究議題,例如印度洋與南太平洋的氣流、南海生成的颱風、菲律賓海生成的颱風、熱帶對流層上層氣流狀況等,都是至今氣候學者仍感興趣的課題,其主要內容如下:
 
1. Outlines of Philippine frontology. 
2. The mean transport of air in the Indian and South Pacific Oceans.
3. Are thunderstorms around isolated island stations in the Philippines frontal?
4. Typhoons originating in the China Sea.
5. Typhoons and depressions originating to the near east of the Philippines.
6.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Philippine typhoons.
7. The upper air at Manila.
8. The weather and clouds of Manila.
9. Upper air circulation (1-6 km) over the Philippines and adjacent regions.
10. Discussion of results of sounding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Jhikargacha (Bengal) in April and May 1929

透過這十冊Depperman研究的基礎,小笠原在進入二次大戰的時局中,於1941年由臺灣南方協會首度出版了他學術生涯最重要的南方氣候論,成為帝國日本南方侵略時重要的氣候指南。(更多的內容,請參閱此書:臺北帝大氣象學講座物語)。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